为全面落实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关于“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”、全面纠正“四风”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,涉县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工作、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从严从细从实着手,在全县强力推进“九个清”工作法,力促全县干部作风实现脱胎换骨大转变,为加快涉县高质量发展步伐,开启新时代富强涉县、美丽涉县、幸福涉县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。
“九个清”即:
1、安排部署“一会清”。抓会风改革,切实减少各类会议,提高会议质量,腾出更多时间抓落实。实行同一工作一个会开,全年同一工作只开一次会,既安排部署,又推进落实,不开重复会、系列会;实行同一时期会合并开,尽可能将同一时期需要召开的会议,以“多会合一”的形式召开。按照会议规矩开,所有会议都要按规定的范围、着装、时间、纪律等要求开,提高会议的严肃性和效果。一般会议晚上开,除省市召开的会议和全县性重要会议必须在白天召开外,一般实行白天工作晚上开会。推进工作,尽量不开会、少开会,而是直接深入到一线、到现场办公,一抓到底。
2、推进工作“一表清”。坚决不折不扣压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,时时处处事事,与上级精神对标对表。对上级和县委、政府的决策部署,下达的各项任务,都进一步量化、实化、具体化,明确具体的落实目标、时限、标准、责任、责任人,定好时间表,画好路线图,做到按表推进,依表落实。
3、提高效率“一日清”。着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,做到文不过夜、事不隔天,当日事当日毕,不推诿、不拖沓,不能出工不出力。通过加班加点,一天当作几天用,把各项工作往前做。通过天天清、日日清、人人清,积小胜为大胜,实现全县各项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。
4、协调问题“一次清”。协调问题要避免推诿扯皮、就地打转、久拖不决。强化执行力,说了算,定了干,不能只议不定、只定不落实。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,由牵头部门负责,努力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,把能力发挥到极致,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次性妥善处理到位。若解决不了,要立即上报政府分管领导协调解决;若在一天内协调未果,要立即呈报政府主要领导协调解决;若在一天内仍未果,要立即呈报县委主要领导,由县委主要领导督导落实,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。
5、政策业务 “一门清”。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专业精神、工匠精神,对分管工作和负责的业务,不仅要时刻掌握一线情况,底数清、情况明,而且要注重对上级有关政策文件、规章制度的学习,争做本行业、本部门的行家里手、专家型人才。做到“政治过硬、业务过硬、素质过硬”。
6、办证办事“一趟清”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等改革,按照规定应进审批中心的审批事项要全部进驻,并要简化办事流程,通过提前告之、发放明白纸、网上审批等措施,让群众在办事办证之前就准备齐全各项手续。精简、理顺业务办理流程,避免多部门扯皮,避免多科室转圈,实行“一条龙”服务。只要在涉县范围内办证办事,只需进一个门、跑一趟就能办完。办不完的,服务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,送证送件到家,让群众少跑路、好办事,办得顺心、办得满意。
7、首问负责“一人清”。群众或客商到机关办事,第一个接待的工作人员就是首问责任人,要负责引领群众全程服务,直到事情办好。每一名公务人员不论是在岗位上,还是休息时间,只要群众或客商有求,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,必须全程服务,服务到位,直到服务对象满意为止。同时,在全社会提倡,每个人都是涉县的形象大使,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,不论是来办事、问询还是其他求助,都尽全力给予帮助,热情服务。
8、下乡就餐“一碗清”。 从小事小节抓起,做好作风锤炼。以“一碗清”推动干部作风整体转变,用“一碗清”换来党群干群“一家亲”。下乡干部在基层用餐以大米大锅菜、打卤面等家常饭为主,并与基层干部职工在一个餐厅、用一样的桌椅、吃一样的饭菜,交一样的伙食费。做到自己吃饭自己买,自己吃饭自己盛,自己肚子自己填,自己的碗筷自己洗,回归干部本位,永葆公仆本色。
9、群众满意“一笑清”。把搞服务、转作风、提效率、促发展的最终成效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,评价的标准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、满意不满意。只有群众满意了、高兴了、笑起来了,才能说明作风转变了、效率提升了、工作扎实了、任务完好了,这也是对工作人员的最大回报,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一点私利,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。